“僑批展廳”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由思明區僑聯、思明區中華街道、華僑(永亨)銀行廈門分行歷時5年共同打造。
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批”是指書信,是閩粵方言),2013年作為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僑批歷史文化研究重鎮。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記者看到,展廳設有文史檔案、文物實物、多媒體區、文創互動區四個區域,展出僑批、匯票、物件及圖片百余幅,其中實物原件60余件,展品縱跨近一個半世紀。本次首展,人們可以看到清朝中葉“水客”使用的信筒、批籃、批袋以及本期參展中最早的批(1891年)、最遲的批(1988年)和金額最大的批。
文章來源:《打卡中山路感受僑批文化!廈門首個僑批展廳開放》如有侵權即刪。
歷史陳列館作為進行黨史教育、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之地,很多有著豐厚黨建歷史的地方都有歷史陳列館,這些陳列館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牢記歷史,更讓我們接受好的正面的黨建教育。
深圳電子電路展HKPCA Show由香港線路板協會主辦,舉辦周期為一年一屆,本屆展會將于2022年01月05日舉辦,展會地點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區),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50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34974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800家。
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計劃在26日動工,項目建成后,比“老館”的展廳面積擴大了近4倍,展示主題更加豐富,在“老館”前“排長隊”的現狀也將成為歷史。
新河浦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前身是東山街文化站,是越秀區17個社區微型博物館之一,從2013年年初開始布置,前期曾向新河浦社區的居民征集展品,獲得一批老建材、老照片及老書信等,由于有價值的實物不多,目前展覽仍以文圖展板展示為主。該博物館會不定期安排新河浦老居民向參觀者講述東山小洋房的故事。
信可威是一家專業的展臺設計搭建公司,提供從前期策劃到后期拆除的一站式服務。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在上海設有分支機構,距離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僅10公里,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隨著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目前,舉辦地上海多地仍處于中風險地區,為切實保障每一位參展、觀戰以及受邀嘉賓的健康和安全,經中國工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謹慎考慮后研究決定:第二十三屆中國工博會原定于2021年9月14日-1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延期至2021年12月1日-5日舉辦,舉辦地點不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光亞展)”持續領引產業風向,立足亞洲,匯聚優質專業觀眾,參展商全方位為業界呈現創新產品及技術發展,探索更先進的照明技術,展示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新變化。CCTV《新聞頻道》、CCTV《 國際頻道》、廣東衛視《新聞聯播》等在內的70多家媒體和欄目紛紛報道展會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