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一直以來是熱點話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貿易問題、社會問題乃至倫理問題。日前,位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閔行院區內的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正式啟動,上海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旨在進一步提升市農科院科普能力和科普效果,增強公眾對轉基因的科學認知。
200平米的展廳內,有關轉基因農作物的電子屏、展板、實物等,圖文并茂地展示轉基因作物發展現狀情況。科普展示廳主要分為四個功能區,其中的科普動態區詳述了國內外轉基因作物發展動態,以及國內外轉基因作物主要的商業化品種。
VR體驗區通過計算機將轉基因產品的常規檢測流程,生成一種虛擬環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佩戴VR眼鏡后,體驗者可自己動手,體驗DNA提取實驗室、PCR檢測實驗室和電泳實驗室的每一步操作。
未來,各大院校、社會組織等團體都可以通過提前預約的方式到現場參觀轉基因展廳,直觀了解轉基因的前世今生。
圖文來源網絡:新民晚報【戴上VR眼鏡做一次轉基因實驗 上海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對外開放】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根據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實際情況,天津博物館在充分做好本館防疫工作的前提下,6月3日起恢復五樓展廳開放。
青云書院藝術館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當時廣州府、肇慶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資建造的合族祠,為參與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廣州城參加科舉考試、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事務時提供居所。2009年因廣州舉辦亞運會的契機,青云書院得以修葺一新,重見天日,并定位為展覽用途。目前人們看到,在周邊商業店鋪林立下,古書院的青磚墻、蝸耳屋、博古脊、青云巷、滿洲窗等各種嶺南建筑元素交織在一起,顯得更為特立獨行。
由臺灣省外貿協會主辦的2021年臺北軍警防務展TADTE及臺灣無人展DRONE TAIWAN,原定于今年9月16日至18日于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開展并首次推出線上展,但因考量全球疫情狀況及需遵守臺灣省政府防疫規范,并顧及參展商、參觀者及展覽相關服務業者的健康安全,經主辦單位外貿協會審慎評估后,決定暫停舉辦今年的TADTE及DRONE TAIWAN展覽。
去年7月,上海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出臺的時候很多人還分不清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弄懂這些垃圾的分類,也成為讓人們頭疼的一大難題。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有些地方會有相應的辦法,比如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打造了湖州首家鄉鎮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
提前規劃好展位設計圖,與搭建商溝通確認細節。(推薦信可威展位設計布置)
11月18日,高新區板塘街道新農村農耕文化展覽館開館,長郡湘潭實驗學校工農分校學生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農耕器具,了解農業生產過程。
近日,國家大劇院啟動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項“新技術”入駐文博領域,助力文化傳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智能體感互動、3D模型、720度觀覽等新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2024廈門國際光電博覽會作為光電行業的年度盛會,將為參展企業提供一個展示最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絕佳平臺。通過精心規劃和布置展臺,參展企業可以充分展示自身實力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關注
據外媒報道,現如今藝術家們可以使用各種復雜的工具來進行藝術創作,但在36,000年前還沒有先進的iPad或平板電腦。史前人類利用洞穴進行藝術活動,而法國肖維巖洞(Chauvet Cave)恰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藝術遺址之一。由于它也不對公眾開放,所以人們不不可能自己進入。